近期,中国的高校,特别是一些顶级名校,如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,相继曝出了加大外籍留学生补贴。
然而,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,作为“国防七子”之一的该校最近发布了一项公告,
(资料图片)
宣布从新学期开始,不再为外籍留学生提供每学年10万元的补贴。
这一做法,与北京大学之前,只向日本留学生颁发的“亚洲领袖奖学金”,形成了鲜明对比,显示出不同高校之间的境界和层次之间的差距。
然而,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做法,却遭到了一些“专家”的批评,包括北师大的胡必亮教授。
他认为,每年为外籍留学生,提供10万元补贴的水平太低,不利于吸引更多来自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来华学习,因此取消这一补贴政策是不妥的。
据网上消息,北京师范大学,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每个月的零花钱最高可达4500块,普通的也达到3400块每个月。
虽然说名额不多,但是这个零花钱的数字也是足够让人感到震惊的。
在早些年,中国为了鼓励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、提高国际声誉,特别为他们实施了超国民待遇的特别优惠政策。
而这些钱都是出自国家财政,也就是说由普通国民的纳税款提供。
然而,这项超国民待遇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。为了“讨好”外国留学生,一些高校不仅提供资金支持,还纷纷增加其他优惠措施。
例如,山东大学曾推出“学伴制度”,为留学生配备异性学伴,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。
还有武汉大学推出的“汉语桥”计划,除了提供高额奖学金,还为外国留学生量身打造了专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关怀无微不至。
相比之下,国内的学生为了上大学要经历艰辛的竞争,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,他们要通过艰苦的学习,才能有机会上一所好大学。
一方面,我们对自己国家最优秀的人才视而不见,另一方面却极力追求外国留学生,这种扭曲的教育观本身就存在问题。
与此相比,美国对留学生有更严格的要求,奖学金金额也在正常范围内,但这仍然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顶尖人才前往美国。
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,我们提供了学习机会,也投入了资金,但是否真的吸引到了顶尖人才?
然而,如果只是单纯追求,所谓中国高校的国际化,而牺牲了本国学生的权益,尤其是因为经费问题,导致优秀学生无法完成学业,那这样的高校才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,这样的政策才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。
在当前,国际教育市场竞争,和高校追求国际化排名的背景下,哈工大取消留学生补贴的决策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在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清单中,哈尔滨工业大学经常出现在高校这一栏中。
然而,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航天科学、军工装备、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,让中国人民自豪。
与此相反,作为天之骄子,北大和清华的学生,似乎更喜欢出国申请绿卡。
来源:塔坑旅游